聚焦两会|科研经费向青年人才倾斜不妨下达“硬指标”

最新信息

聚焦两会|科研经费向青年人才倾斜不妨下达“硬指标”
2024-03-06 09:46:00
3月5日,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后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科技部将在“大胆使用”“加强培养”“做好服务保障”三方面,大力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做贡献。(3月5日澎湃新闻)
  阴和俊说,“年轻人最有创造能力,最具有创新潜力”,历史上许许多多重大发现和发明创造都是年轻人做出来的,他们是国家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生力军,未来是建设科技强国的主力军。为给青年人才压担子,科技部出台举措,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把50%以上基础科研经费投到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身上。
  另据3月5日《科技日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呼吁为青年人才成长“减负”,让“帽子”和待遇脱钩。他说,很多青年科技人员反映,“破五唯”似乎越“破”越“唯”,“帽子”数量不减反增,职业晋升、组织团队、申请项目时会默认没有“帽子”就没有机会,有越来越多科研人员觉得没戴“帽子”就抬不起头做科研。
  袁亚湘院士所说“帽子”,指那些“含金量”很高的“头衔”,如:“院士”“学者”“杰青”“英才”“优青”“青千”等,且被冠以“创新人才计划”等高大上称号。这些“帽子”授予单位有国家机构,也有省市部门,都内含诱人待遇。现实中,许多重要科研项目申请资格,“帽子”是当仁不让的前置条件,成为获取科研资源“硬通货”,无形中也成了青年人才成长路上“拦路虎”。
  这种情况下,青年人才要申报重要科研项目,必须“迎难而上”争取戴上顶“帽子”,不得不为此耗费大量精力。正因为发现症结所在,科技部出台有关举措,鼓励科研经费开支向青年人才倾斜,以保障他们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充分激发其创新潜能。
  值得注意的是,从阴和俊部长介绍可见,科技部上述政策只是针对“有条件的单位”,且属“鼓励”性质,而不是明确“所有单位”“应当”把50%以上科研经费投到35岁以下青年人才身上。根据我国公文用语的意涵,这种“鼓励”性质的政策,不乏灵活性、缺少约束力,也不列作量化考核指标,通常难以产生令人满意效力。
  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实际经验出发,制定科研经费使用政策时列明投给青年人才的具体比例,或许是破解“帽子”挡道有效办法。因此,大胆培养青年人才,不妨祭出大招下达“硬指标”,如:明确要求“所有科研单位”“应当”将“50%以上”科研经费投给青年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助力广大青年人才脱颖出来,一举摆脱“帽子”之困,最大程度激发创新活力,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东方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聚焦两会|科研经费向青年人才倾斜不妨下达“硬指标”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