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投资机构“组局”的创新药企又融了11个亿

最新信息

一家投资机构“组局”的创新药企又融了11个亿
2024-01-17 09:54:00
《科创板日报》1月17日讯(记者余诗琪)又有创新药企获得大额融资。
  日前,箕星药业宣布完成1.62亿美元的(约折合11.59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由拜耳、RTW投资公司共同领投。其中,拜耳出资3500万美元,RTW投资公司出资1.27亿美元。
  这是箕星药业首次获得RTW以外的投资方出资。与此同时,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周晓兰将加入箕星董事会。通过此次合作,拜耳将获得箕星在心血管和眼科领域产品线商业化权益的优先谈判权,并成立联合产品组合战略委员会(Joint Portfolio Strategy Committee),以进一步挖掘更多潜在业务发展机会。
  拜耳“出钱又出人”的举动颇受关注,有业界解读认为,这是MNC(跨国药企)以另类方式“收购”中国Biotech(创新药企)。对双方的合作契机和未来的业务方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已经就此与箕星药业沟通,暂未获得回复。
  “资本攒局”的Biotech
  上海的一位医药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在拜耳出资前,箕星药业在业内也是个相对特殊的项目,可以说一家由“资本攒局”创立的Biotech公司,投资方在其中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一直主导着公司的发展方向,且坚持license in模式。早期云顶新耀、再鼎也是类似的策略,但现在都转为自研、引进“两条腿走路”了。
  2019年,RTW投资公司在张江创立了箕星药业,首任CEO为RTW的高级董事总经理及创业孵化主管Peter Fong博士。最初两年都是由Peter Fong负责箕星药业的运营,成功引进两个产品并成功开展了第一个临床研究。
  RTW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生物医药投资公司,在伦敦和上海设有办事处,在管资产达到59亿美元。据其官方称,约80%的投资组合投资于美国,目前已经投资了42家创新药企,覆盖了基因疗法、RNA、蛋白质等多个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业务版图的介绍中单独提及了在上海孵化的箕星药业。Peter Fong曾表示,RTW旨在将箕星打造成一个立足中国、辐射全球的生物制药企业。
  且给出了明确的“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充分借力投资方RTW的行业洞察和全球合作网络,通过license-in模式,建立具有“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潜力的差异化产品管线,通过高质量的临床开发,加速将创新药引入中国;
  第二步是建立业界一流的商业化团队,通过专业化医学教育和创新商业模式,与医学专业人士合作,让创新药造福广大中国患者,并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推动力;
  第三步是逐步建立从临床前到上市的全生命周期新药研发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并通过全球合作网络,探索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的成功道路。这就是RTW致力于打造的“从全球到中国、从中国到全球”的发展模式。
  Peter Fong认为,RTW的优势之一,是和许多全球领先生物技术公司已经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RTW在产品选择以及研究方面非常细致严谨。RTW和箕星会从致病机理、知识产权、临床数据、生产制造、商业化前景、准入和支付等方方面面,筛选出符合中国市场的高质量和低风险的产品。
  RTW直接影响着箕星药业核心管线的引进。2020年7月,箕星药业与Cytokinetics就新一代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CK-274在大中华区的研发和商业化,签订了独家许可协议。箕星承诺支付预付款以及另外追加2亿美元的研发和商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作为协议的一部分,箕星还将向Cytokinetics支付该产品在协议地区两位数的销售提成。
  与此同时,RTW给Cytokinetics提供了另外一份合作协议,除了以每股25美元的普通股对Cytokinetics进行5000万美元的直接股权投资外,RTW还承诺为CK-274提供高达9000万美元的研发基金。
  融完资就“买药”
  从过往发展历程来看,RTW给箕星药业规划的策略就是“买买买”。
  2021年8月:箕星获得Oyster Point授权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干眼新药OC-01和OC-02鼻喷雾剂。
  2022年2月:箕星宣布aficamten在中国获得治疗症状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的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
  2022年4月:箕星和LENZ宣布达成大中华区独家许可协议,箕星将领导针对老视治疗的LNZ100和LNZ101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
  2022年5月:箕星与Hovione宣布就临床前阶段的眼科项目JX08达成独家许可协议,箕星将获得JX08 的全球权利,并领导从临床前到商业化阶段的全生命周期开发。
  2023年2月6日,箕星药业宣布一项心血管领域创新产品的全球收购。通过资产购买,箕星将获得PhaseBio药业PB6440的全球权益。
  几乎是以每年收购一到两款管线的速度,快速扩充自身的“弹药库”。目前箕星已有7款临床阶段在研产品,主要集中在心血管和眼科领域。
  其中心血管管线包括3个临床后期阶段在研产品(Aficamten、Etripamil和Omecamtiv Mecarbil),以及1个临床前在研产品JX09。眼科管线包括4个临床后期阶段在研产品(伐尼克兰鼻喷雾剂/美国商品名为TYRVAYA、OC-02鼻喷雾剂、JX06/LNZ100、JX07/LNZ101), 以及1个临床前在研产品JX08。
  且箕星药业在收购管线上可以说是相当大方。以2022年和LENZ Therapeutics的合作为例,LNZ100和LNZ101两条管线,箕星药业开出了高达1.1亿美元的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的价码,以及基于未来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另外,投资创立箕星药业的RTW Investments,还将向LENZ Therapeutics投资1000万美元。
  上文中的投资人表示,这种打法在前几年生物医药融资顺畅的时候可以撑得住,但管线从收购到商业化是需要时间的,现在资金链收紧后,企业没办法接着这么烧钱了,所以license in的公司都反而在做license out,用以回收资金。
  因此也有市场声音认为,这次和拜耳的合作,是箕星药业在变向推动管线的license out。对拜耳而言,心血管、眼科是其传统研发、商业化领域,其中眼科的重磅产品阿柏西普,已经抵达专利悬崖。和箕星药业的合作,可能会为拜耳的眼科、心血管管线带来全新的血液。
  箕星药业则仍在坚持license in。在融资完成后,箕星立马宣布了新一款管线收购,渤健(Biogen)收购BIIB131,并进行全球临床开发。
  BIIB131是一款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在研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溶栓和抗炎。BIIB131 通过恢复急性中风后的临界血流量,延长原本短暂的治疗窗口期,使得更多患者可以从目前的标准治疗中获益。早在2018年,Biogen就以400万美元的预付款,从日本TMS公司获得了该药物的许可,其中里程碑高达3.35亿美元,然后在2021年完全收购了该资产。
  根据协议条款,箕星将通过不披露金额的预付款、潜在的里程碑付款、和全球销售特许使用费的形式,来收购这项资产。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一家投资机构“组局”的创新药企又融了11个亿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