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债台高筑式”财政引发“雪崩” 惠誉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A+”

最新信息

【财经分析】“债台高筑式”财政引发“雪崩” 惠誉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A+”
2023-08-02 08:29:00
新华财经北京8月2日电(王菁)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当地时间1日宣布,将美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由“AAA”下调至“AA+”,展望由“负面”转为“稳定”,此次操作是惠誉自1994年首次发布美国信用评级以来第一次对该国的评级下调。
  据彭博消息称,此前拜登政府曾对于该评级举措“横加干预”,美国政府官员曾在惠誉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之前与该公司高管层会面,表达了反对意见,不过并未动摇惠誉调降行为。对此,拜登政府官员坚称,惠誉下调评级不会影响到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
  实际上,早在今年5月24日,惠誉便将美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彼时的评级报告指出,美国国会两党在债务上限问题上采取边缘政策,而美国政府未能有效应对中期财政挑战,导致预算赤字上升、债务负担不断加重,这些都预示着美国信誉面临下行风险。
  惠誉此次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是继标普于2011年8月下调美国相关评级之后发生的又一次重大事件。2011年,美国国会共和党人和奥巴马政府之间的债务上限僵局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从而导致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此后一度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日前也曾表示,美国信用评级一旦被下调,将引发相关实体评级的广泛下调,“由此造成的混乱将无法计算”。
  债务负担与财政前景预期恶化惠誉指出缺乏中期财政框架的潜在风险
  具体来看,惠誉在报告中指出,“下调美国信用评级是在美国债务上限引发的两党长期不断争斗以及在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上反复陷入僵局之后发生的。尽管最近的立法僵局已得到解决,但它仍然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潜在问题。”
  惠誉表示,评级下调反映了对美国未来三年财政状况预期的恶化,美国政府整体债务负担较高且不断增长,过去二十年中对此方面的治理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惠誉还预计称,美国一般政府赤字占GDP的比例将从2022年的3.7%升至2023年的6.3%,2024年这一比例将扩大至6.6%,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至6.9%。此外,惠誉预计9月份美联储将进一步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推高至5.5%到5.75%的区间。
  在稍早的评级结果出炉之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对此作出回应,称其“任意”且“过时”。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强烈不同意惠誉评级的决定。美国国债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和流动性最高的资产,而且美国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强劲的。”
  美国白宫官员也表示,“强烈不同意惠誉下调美国评级的决定”。他们认为,惠誉的决定“荒谬且毫无根据”,虽然美国目前的财政边缘政策是有问题的,但并非新问题,预计借贷成本不会受到影响。
  然而,惠誉解释称,反复的债务上限政治僵局和最后一刻的决议削弱了人们对财政管理的信心,美国联邦政府“缺乏中期财政框架,并且有复杂的预算流程”, 这些因素叠加经济冲击、减税和新的支出举措等影响,导致美国过去十年的债务水平连续增加,预计在2024年11月的选举之前,不会有任何进一步的实质性财政整顿措施。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修复长期来看难言乐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就曾指出,他只能用“路径符合”来形容美国经济走向。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新华财经表示,“长期信贷条件紧缩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同时,信贷紧缩对金融市场的风险冲击很难察觉。”
  “债台高筑式”经济难以为继超32万亿债务风险“拖累”美债吸引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惠誉此前在将美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之时便强调,过去15年来美国财政治理状况“持续恶化”,政治两极分化加剧,围绕提高政府借款上限的边缘政策反复出现,财政赤字和债务不断上升。
  2022年以来,通货膨胀倒逼美联储加息缩表,不得不以牺牲经济发展来遏制高通胀,而这高通胀的根源又来自于美联储在疫情发生后持续性的量化宽松助推物价,以及“直升机撒钱”模式下居民就业意愿下降导致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等状况。
  实际上,随着美国政府不断“透支”信用,叠加市场紧缩环境等压力,美债以及其他美元资产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减弱。
  据美国财政部7月18日公布的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数据显示,2023年5月,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总规模环比下降534亿美元至75274亿美元。其中,日本所持美债规模显著回落304亿美元至10968亿美元;中国大陆持仓量则减少222亿美元至8467亿美元,仓位连续14个月保持在万亿以下。数据还显示,持有美债的38个国家和地区中有23个在5月份减持美债,占比为60.52%,海外投资者累计减仓幅度为534亿美元,从前一月的一年内高位大幅回撤。
  结合基本面状况来看,多方面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供给已经缺乏弹性,未来劳动力均衡化只能依靠压制需求来实现。同时,“去通胀”任务进入第二阶段,即供给修复明显放缓,必须依赖于需求的收缩以继续压低通胀中枢。
  业内观点称,美联储已行至“三岔路口”,较难兼顾“去通胀”、经济软着陆和金融稳定,因此美元资产的表现也随之“阴晴不定”。面对银行业危机、债务上限与违约风险、衰退预期高企等多方压力,美债抛售行为在5月份占据主流,尤其是在一季度的避险买需曾大幅涌入,进而走出一波“意外”债牛后,资产性价比持续回落,叠加市场风险事件的不断扰动,部分海外买家选择离场观望。
  再从债务存量的角度来看,美国债务时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8月1日,美国未偿还公共债务总额达到32.673万亿美元。自1989年以来,该时钟的数字一直在不断攀升,从最初的3万亿美元增加到如今的超过32万亿美元。
  然而,美国财政部的发债潮并没有缓和。就在本周一,美国财政部宣布,将7月到9月的季度净借款预期规模上调至1万亿美元,远超5月初财政部预期的7330亿美元,上调预期的幅度超过36.4%,凸显了财政赤字恶化之势。
  此次上调预期部分源于财政部预计的季末现金余额高于此前预期,从三个月前预计的6000亿美元增至6500亿美元。在财政部公布上述预期之前,部分交易商已经预计,因为美联储持续加息后利率飙升、政府财政赤字又扩大,财政部将从本周起大规模发售长期美债,并且发债潮可能延续到明年。
  美国银行利率策略主管评论称,“未来会有大批债券供应到来,我们已经对政府赤字感到吃惊,数据令人警觉。虽然发债规模扩大本身不会直接导致债券的价格下跌、收益率攀升,但在银行对做市的兴趣下降时,它可能会加剧短期债券的波动幅度。”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奥近期也警告称,“美国正处于债务危机的开端,而且这可能已经成为现实。”他指出,在6月初解决了围绕主权债务上限的长期僵局之后,美国政府的借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激增了令人震惊的约1万亿美元。
  “在我看来,我们正处于一场非常典型的晚期大周期债务危机的开始”,瑞达里奥预测称,美国将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而更高的利率将持续削弱经济水平。
  美国债务上限制度始于1917年,当时国会设立此项制度的初衷是使政府能够定期检视开支情况,加强财政自律。然而,自有记录的1940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屡次逼近甚至达到债务上限。这一红线也已被修改了104次,平均每9个月一次。其中,大部分是上调,以满足政府所作出的支出承诺。
  业内人士对新华财经表示,“近年来,债务上限似乎变成了时钟的‘人为装置’,但长远来看,它被频频突破势必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美国联邦政府滥发债务,让债务上限制度和其传达出的自律精神成为空谈。同时,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美联储的不断加息,正在使巨额的国家债务利息成本也跟随增加。”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财经分析】“债台高筑式”财政引发“雪崩” 惠誉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A+”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